濟南依托“一物一碼”開展“區外保稅展示展銷模式”。圖為位于漢峪金谷互聯網大廈內的展銷中心。
11月14日上午,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保稅展示展銷試點在漢峪金谷互聯網大廈啟動。據介紹,展銷中心在全國首創“一物一碼”新模式,使得保稅商品可以跨出保稅區展銷,減輕企業資金占用壓力的同時,更能顯著降低進口商品價格,開創了以監管創新、技術創新暢通兩個市場雙循環的“濟南路徑”。
記者在展銷中心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紅酒、珠寶等商品在此展示銷售,這些商品都是尚未繳稅的保稅商品。“此前,保稅商品只能在綜保區內展示銷售,”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管委會副主任郭依坤介紹,如今保稅商品跳出了綜保區的限制,嘗試在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核心區進行展銷,條件成熟后還將在全市推廣。
保稅商品跨出保稅區展銷,背后依托“一物一碼”新模式。展銷中心商品身上貼有專屬二維碼,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查看商品進境時間、稅號、價格、原產地、經營企業等全生命周期信息。
這個專屬二維碼就是商品獨一無二的身份證。廣州微粒碼網絡科技有限公利用5G、QID碼區塊鏈、物聯網技術,把過程數據寫入區塊鏈,實現全過程數據采集和信息展示,對商品實時跟蹤、運行監測、安全控制。“有了這個平臺,可以說海關、企業和消費者三方都能受益。”濟南海關所屬泉城海關副關長姜偉介紹說,“從海關角度講,我們對進口貨物的監管變得更加容易,不論這件商品是在區(保稅區)內還是區外,有了這個碼,我們就可以隨時追蹤到它,這也降低了稅收風險;而對進口商品銷售企業來說,在QID技術支撐下,貨物銷售情況和庫存了然于胸,而對消費者來說,受益就更明顯了。”
“過去通過網絡渠道購買嬰幼兒奶粉總擔心買到假貨,現在好了,這個碼一掃,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展銷中心現場,一位寶媽高興地說道。
作為外貿企業的“金字招牌”,海關AEO認證不僅是對外貿企業信用和管理水平的認可,同時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目前我國已與42個國家和地區實現AEO互認。作為“鏈上自貿”保稅展示展銷平臺系統的頂層設計方之一,濟南海關將AEO認證嵌入系統之中,讓守法守信的優質企業得到實實在在的優惠政策。該系統推出后,進口商品從保稅區出區時,AEO高級認證企業可直接免除稅收擔保,對一般信用企業的擔保采取“一天擔保、月度循環”的方式,最大程度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財務運營成本大大降低。
在“一物一碼”新模式下,濟南海關規定商品出(保稅)區時可暫不繳納稅款,只有某件商品在展示過程中被消費者買走,完成交易后一個月內繳納稅款即可。因為出區時沒有了繳稅壓力,企業從區內進貨也就沒有了后顧之憂,未銷售完的產品還能靈活處理。試點企業山東山左控股集團董事長王義合表示,未銷售完的產品或退回保稅倉,或轉運至其他地區銷售,還可以退回海外,這將有利于更多的進口商品進入本地市場。
由于稅款的延緩繳納減少了前期的通關環節,再加上AI監控和全程追蹤管理模式的“加持”,可實現“無感”通關,滿足保稅展示交易企業24小時辦理業務的時效要求,企業的成本也降了下來,使得企業能夠更多讓利消費者。
一直以來,退貨難都是困擾跨境電商和消費者的一個“緊箍咒”,對消費者來說運費高、時間長,企業對此也十分頭疼,理論上成了一個“進口—繳稅—(退貨)—出口—再繳稅”的賠本循環,因此很多海淘企業拒絕退換貨也就成了必然。
有了“鏈上自貿”,海淘退貨難的問題有望得到真正解決。因為企業繳納關稅是在交易完成一個月以后,在此期間消費者任何退貨、換貨行為都不會對企業造成經濟損失,對企業來說,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異的服務,而對消費者來說,權益也得到了保障。
“創新是山東自貿試驗區最生動的‘底色’。濟南片區揭牌一年來,新增注冊企業1.4萬多家,新增外貿企業1800多家,市場主體總量突破7萬家,濟南片區已成為全市活力最強的黃金走廊。”濟南市委常委、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管委會主任、濟南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王宏志表示,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是鏈接“雙循環”的重要平臺和關鍵節點,也是推動國際循環的主陣地。開展“鏈上自貿”保稅展示展銷試點,是滿足市民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暢通國際國內“雙循環”的一次具體實踐和大膽嘗試。
防偽碼,紅包系統,紅包掃碼系統,防偽標簽,激光標簽,鐳射標簽,二維碼標簽,防竄貨標簽,一物一碼,微粒暗碼,微粒防偽